高考作文

时间:2024-05-04 10:46:10
高考作文集锦5篇

高考作文集锦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 篇1

在踮起脚尖的那一刻,我触摸到了世界上最明亮的一缕光线。它投射到我贫瘠的心田上,然后,一颗种子落地生根了。——题记

我家的后院里有一堵墙,不知生存了几个世纪,经历了多少沧桑。

小时候,我总爱在后院里玩耍嬉戏,总是在不经意间头撞在墙上。流了点血,便坐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每一次妈妈都跑过来,哄着我,说:“宝贝儿,别哭,别哭,都怪这破墙,弄疼了我的宝贝儿。”说着,便用手捶打这墙面。看着妈妈那滑稽的模样,我破涕为笑了。此时,爸爸总爱站在墙边,望着墙的那边,什么也不说。有时我也会缠着爸爸问:“爸爸,墙那边有什么?我也要看。”爸爸便总会说道:“等你长大了,就可以看见了。”蓦然间,我对那墙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我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着,不知不觉的我便长大了,我家的后院也早已杂草丛生了,学习的压力早使我无心涉足那样的天地。

高中的生活除了学习,便还是学习。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早成了一个定律。而我对待学习又没有全神贯注地投入,而是囫囵吞枣地过着一天又一天的枯燥的生活。

又一次,无意间听到同学对未来的打算,什么“只剩下两年了,以后该干什么呢”之类的话。回到座位上,想着自己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按照目前的情况,算了算自己的实力,还不到400分。该怎么办?拿出英语书,看着自己漏掉的知识那么多,该怎么补救!也许我早就该对自己的未来作出点计划了。

中午回到家,一脸的惆怅,告诉了爸爸自己的烦恼。爸爸听着我的诉说,然后把我带到那堵墙下,我发现自己还比墙矮一截。爸爸说:“想不想看到外面的景象?虽然你没有那么高,但只要踮起脚,你就应该可以看到了。”我试着爸爸的话,踮起脚尖,扒着墙,小心翼翼地把头抬高。忽然,我看到了,一片宽阔的原野,那么平坦开阔,绿葱葱的一片,还有蜻蜓在飞舞。我不禁在感叹。仰起头,看着辽阔的天空,我伸出手,太阳的光线通过我手中的经脉传递到心间,也播种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我的脚步中带着更坚定的信念。小时候的山坡妈妈帮我铲平了,现在,该是我用斧子开辟一条道路的时候了。我相信,只要踮起脚尖,那么梦想就不会遥远。

高考作文 篇2

20xx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

翻阅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不少文章中的素材往往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这是由于习作者有了化用素材的机智,且又用得恰到好处,文章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这些素材与阅卷老师的心理距离也很近,因而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20xx年高考马上就要来临,届时小编会为大家精心整理最全最精彩的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

作文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 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攢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

高考作文 篇3

在我小时候,外公的某个朋友不知道从哪里得了新品种的樱桃树苗,拿了两棵给外公。他拿回来之后,一棵种在自家的屋后,一棵送了我栽在我家的屋前。于是我就有了自己冠名的一棵樱桃树,而外公家那棵樱桃树在三舅名下,我可以帮吃。外公说,小女孩吃了樱桃,长大嘴甜。我不知道自己长大后符不符合外公的“嘴甜”,但是我自己吃樱桃的时候嘴里的确是甜的。后来看书,说江南有习俗,生女儿后在院子里种香樟树,出嫁时就用这树做嫁妆。我想起外公给我栽的那棵樱桃树,隐隐为自己的小馋嘴找了个可靠的文艺解释。

三舅的樱桃树的高度让他修剪控制得非常合理,简直举手可摘,不像我家的,出动梯子才能上去。所以在一棵特别高的树面前,当时小短腿的我再有能耐也是无用武之地。初夏,每年第一次摘樱桃那天,就是我的儿童节。因为不单是能解馋,还有种莫名的自己的树结果了的丰收感。樱桃长在雨季,摘的时候,得专等晴天,扛着梯子去。摘下来,用大芭蕉叶做成一个漏斗样的容器装着,碧绿绿的叶子兜住鲜红的樱桃,给邻居家分送。成长,就是在几年里,我由舍不得分享樱桃成长到主动承担了去送樱桃的任务。现在街上摆卖的樱桃,都会垫一些叶子增加观赏性,而我常常就会被这种搭配吸引去。因为用叶子包裹果实,变成我的情结——去采蘑菇,用长草来穿着拎上;去摘覆盆子,用桑叶来兜着装。感觉这种植物与植物的搭配,才是一种最好的熨帖。

樱桃的季节很短,离树不远的地方是爷爷的芍药园,往往我在等樱桃的时候,芍药就撑起了花苞,但樱桃都吃光了,芍药还没完全开好。陪伴过樱桃,再来的就是芍药。剪一枝芍药回来插在瓶子里,滴几滴纯蓝墨水进去,看粉色的花瓣上慢慢抽出一丝丝天蓝色,每天变一个样子,直至凋落。外公家每年摘樱桃的时候,也要给我送,但当时并不觉得是送的。小孩子,不會想是怎么来的,只当是自己该得到的奖赏。特别是在我的樱桃树已经清空的情形下,午睡起来,看桌子上有洗好的樱桃,简直像是神仙坐镇变出来的。断断续续地将远远近近的樱桃吃完,时令就开始走到枇杷、李子、黄桃的季节了。我最初的时令感,就是靠果树们给系统建立起来的。

越长大,我吃到我的樱桃树上的樱桃概率就越小。每年吃的樱桃的范围也从我家那一小片的樱桃树的范围渐渐扩大。一颗颗樱桃越来越大,越来越红,但奇怪的是,很多竟然吃起来是酸的,淡的。细细一想,大概是因为樱桃在树上成长的时长不一样。樱桃在我的树上变红变红再变红,一直到它爆红起来跌下树,才被摘下来到我手里,而后来这些红艳艳的樱桃,可能刚涂上胭脂面颊就下了树。三舅去世后,他那棵樱桃树无人修剪,肆无忌惮地疯长。现在差不多已有四层楼高,每年享用樱桃的,大都是那些鸟儿。而我那棵樱桃树,后来因为修路占道被砍了。这都已是我长大后能接受无常时的事情,所幸记忆里有过些甜蜜,也不至于太苦涩不想提及。

高考作文 篇4

众大虾已经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发表了很多精彩的评论,夫子本不想多说;可是看到坛里的论辩愈来愈加精彩且很有方兴未艾之势,禁不住也说几句。

我认为,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一.细节失真,不合常情,缺乏起码的生活和医学常识,导致整个材料“失信”。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关涉莘莘学子前途命运,牵动无数老师家长的心,却出现如此明显幼稚的纰漏,实在说不过去。

二.限制过死,没有余地,导致考生无法真正进行选择——至少立意已经死死限定,只能选择“救人”,不能选择“自救”——事实上根本用不着心灵“翻江倒海”,只要不想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就不可能就其它N种可能进行探讨并作出选择。

三.用虚假的道德命题,故意让考生的心灵陷入看似两难的选择境地,并企图借此检验出考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确有逼着考生说假话的嫌疑。事实上客观效果也的确如此。因为在这问题上,如果考生思维正常、懂得起码的趋利避害,是不可能暴露“小我”,展示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想法的。因趋利避害而回避真理,用虚假的情感来唱高昂的道德圣歌,本身是不是有点滑稽?恐怕这不会是命题人的初衷吧?

四.关于道德评价。科学而人道的道德评价,是不会随便让人陷入非此即彼的道德尴尬的。生活中一般人群的道德状况和道德水平的排列,好比枣核,两端小,中间大。对生活中人进行道德评价,一般也相应的分三个等级:应当、正当、失当。应当,属崇高层级,生活中人毕竟只有少数才能达到这个高尚境界;因而它更多是一种道德号召、目标和激励,让人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失当,属卑下层级,即俗称“缺德”者,生活中亦属少数。绝大多数人处于枣核的中部,即正当层级。

题目中的登山者,选择救人,绝对属于“应当”,即高尚义举;但根据所给情境,不救,也属“正当”,至少算不上“失当”。本是人之常情,原属无可厚非,但在出题人设定的隐性限制里,不救即缺德,不救即卑鄙,不救则当口诛笔伐——这就不适于作为高考试题了。因为好的高考作文题应当“限”而不死,弹性十足,有所限制而又余地广阔,真能激发考生的`情感、想象、思维、智慧,令其有很多种选择的余地和可能,从而真正考查出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素养。

从今年判卷反馈看,满分好文明显少于去年前年,题目不好,难辞其咎。

五.关于生命及其拯救。在中国,对生命的漠视是极其惊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而且现实生活中有种极荒唐、极可悲的错位现象,那就是有些伪君子、伪圣人利用话语霸权,慷慨激昂的作演说、发倡议,号召人们牺牲、奉献、救人、舍身,但面对危险它比谁跑得都快。想想克拉玛依那场大火,众多官员全部安全逃生,无毫发伤;死的竟全是老师和学生。看看媒体的报道,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常常是少年、是儿童,,很少成人,独无官员。上半年吴忠市领导车队与骑自行车的小女生狭“桥”相逢,女孩惊慌之间,人与自行车同时落水,岸上那么多市级领导干部竟眼看着一个幼小的生命生生死亡,无一下水相救。

出题人想必是面对这种现实,欲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高考命题,作一导向性暗示;殊不知,恰恰陷入某种伪圣和反讽,甚至等于教唆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不珍惜生命。

理论上讲,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活下去的权利。当救人会使另一条生命无辜付出,他有权拒绝。根据题目中的情景,救人者首先会献出他的双手,然后会献出他的生命。原本高尚的救人,变作无谓的牺牲,又一条生命的付出,岂不是双重的悲剧?因此,理性的选择很可以是不救。

美国人比谁都怕死,但也比谁都尊重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命权利。他们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遇到危险首先自救,不要给别人(警察等)添救你的麻烦,已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这又是怎样一种教育?至少是诚实的,有效的,人道的。

让人违心的、言不由衷的说漂亮话、说道德话、讲大道理,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我们的虚伪、虚假几乎是无孔不入的。

我们的孩子天真美好的心灵就是这样一次次被现实与说教的巨大反差教育得“聪明伶俐”但独独缺了诚实的。不迎合命题人行么?不见风使舵行么?不顺情说好话行么?还要努力说得美丽漂亮、有文采、有创新呢!

也许这不是命题人的本意。问题的根源也不在命题人本身的素质及水平。明眼人也不用我把话说得更明白。

但无论怎么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悲哀!而且我暂时还看不到这悲哀的尽头。

无奈之中,我们只能呼吁高考作文的返璞归真,呼吁作文作人的统一,呼吁人性的回归,呼吁亲情的回归,呼吁对生命的真诚尊重,呼吁真正的人文精神,呼吁心灵的真实与自由,呼吁表达的灵动与诗意。

六.以万勇老师为代表的几位大侠,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作了精彩的辩护。若是出于真诚的学术探讨,各抒己见,当然令人欣慰;若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暂时不能“超脱”,也可以理解;如若只是为了面子而坚持自己的原初看法,以致离真理愈来愈远,则遗憾之至。万勇的帖子我读了很多,给我的感觉是个学术功底很扎实的人。我尊重他的说话的权利,但不同意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固执。敬请见谅。

高考作文 篇5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惟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有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人能接受教育。”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高考作文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