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7-29 12:41:03
实用的说课稿集锦10篇

实用的说课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自制小乐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自制小乐器》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巩固先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活动一,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经过实践,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制作乐器的的简单技能;另一方面认识到,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让学生了解声音与材质有关。活动二主要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设计、制作、演奏乐器和交流、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当今的科学教师,“累”就“累”在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逐渐成长为“长流的活水”;“苦”就“苦”在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引爆自身的潜能,主动的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真刀真枪的搞科学”,学生才能真正得到一点自己的东西,而这些正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真金”。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声学单元中的第三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本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继续研究,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有关问题。

现代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大多数的城市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乐器。乐器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以乐器为探究内容会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兴趣。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认识声音的大小、高低与振动关系的基础上自己制作小乐器。

难点:

(1)理解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2)利用自己的探究所得设计并动手制作小乐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各种材料。

六、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制作、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研究乐器

该环节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听声音辨乐器”的小游戏,创设典型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动脑,激发学习兴趣,比较自然地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在优美动听的乐器声中导入新课,这种形式活泼新颖。学校的乐器有限,有些乐器可用多媒体图片,录音代替。

把准备好的乐器发给各小组,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也不同;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乐器声音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做小鼓

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塑料薄膜、报纸、气球皮、牛皮纸等等。

活动开始前,教师演示,讲解制作乐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制作一面小鼓,把准备的鼓面材料都试一试,比较不同材料鼓面产生的效果,找出最合适的材料,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制作完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比一比哪一组做的小鼓最好听。塑料薄膜、报纸鼓面发出的声音既不好听,而且还不结实;气球皮发出的声音又闷又小,不好听。这时,学生都知道了,用结实的牛皮纸做出来的小鼓声音最好听。

得出结论力量大,振动强,声音大;力量小,振动弱,声音小。

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用身边的什么材料可以制作什么乐器,为下面活动做准备。

(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多媒体展示一些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和一些小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们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几件小乐器,老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做好后试一试,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2、自制小乐器演奏会

学生们制作完以后,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演奏,使学生们享受成功的乐趣。

通过演奏会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本组或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这个环节通过设计、制作、演奏乐器、交流、评价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了科学与技术、数学、艺术的整合。巩固了前面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又一次认识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与振动之间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抓住重点内容。

5、自制小乐器

力量大——振动强——声音大

力量小——振动弱——声音小。

八、教学反思

做一个会享受学习的科学老师

在《自制小乐器》的备课中,我发现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略有不同:教材中,

“认识乐器”仅仅是作为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到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到乐器声音的优 ……此处隐藏10986个字……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越大。半径越小、圆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无数条r=d/2d=2r

直径半径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实用的说课稿集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