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6 03:06:1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一)自读目标:(出示多媒体课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

(二)重点词语:

(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3.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4.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1、名言引入。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屏幕出示句子:“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

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2.简介“亚里士多德”。[板书]

3.屏幕出示伽利略头像。

4.简介“伽利略”。[板书]

5.生疑:一位是公元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一位是十七世纪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两者相隔两千多年,他们怎么会

联系到一起的呢?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找到

答案的同学自由站起来说。

2、学生说,师小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

四、质疑讨论,精读研究

过渡:准确地说,应该是十七世纪的伽利略对两千年前的亚里士

多德说的话产生了怀疑,并作出自己的论断。他的论断是怎样的?

能在题目中加两个字吗?

㈠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屏幕出示亚里示多德的话。

⑴指名读,齐读。

⑵提问:在当时的情况下,亚里士多德的话人们敢怀疑吗?

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明:为什么不敢?

⑷在这些语句中,哪些词突出了“不敢”意思?

⑸能读出这种语气吗?(学生试读)

2、质疑: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疑问?

⑴学生相互讨论、研究。

⑵学生质疑。(自由站起来说)一快一慢[板书]

⑶伽利略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敢提出疑问?

3.小结。从伽利略想的,概括出两种结果:点击屏幕出示两种结果。

4.过渡。

㈡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问题诱导。

2.提问:他做了怎样的试验?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到了他试验?试验

分几步?结果如何?(a.自己做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3.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⑴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

试验的?结果如何?你还知道什么?

⑵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汇报边填空。

⑶提问: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的认真、科学的态度的?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词可见什么?针对这种情况,伽利略慎重地作出结论。

⑷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⑸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啊,因为这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4.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公开试验部分。

⑴屏幕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

⑵师述: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看!试验的这一天。

⑶屏幕出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公开试验的场面。

⑷图文对照,讨论,研究,概括:

这些人在试验前后的态度怎样?为什么?

a.试验前:

a指名读写试验前部分的段落。

b怎样的态度?概括地说。

c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相机理解词语)

过渡:面对众人的奚落、嘲讽、责骂,当时只有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早已成竹在胸,带着必胜的信心,毅然坚定地登上比萨侨斜塔,出现在斜塔顶上。看!

a.屏幕出示伽利略双手拿球,站在高高的斜塔顶上。点击屏幕播放球同时脱手落下来的情景。

a谁能找出课文中描述伽利略试验的句子读一读。愿读的一块儿读。

b铁球落下,结果怎样?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此处隐藏25660个字……>

知识与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板书:伽利略)

二、自读自悟

1、结合上节课的自读,老师想请大家仔细地再读一读课文,思考:(大屏幕出示)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明理由,再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进一步谈谈想法。

因此,我们必须与课文进行充分的交流,想好后先向同桌征求一下意见,或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汇报。

同学开始读书

三、个性飞扬

1、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来谈一谈?

(一)如果谈到,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板书:善于思考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称为“辩论家”,25岁就对亚里士多德提出质疑。

他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产生疑问,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是怎样思考,如何产生这个疑问的?

伽利略不仅明白了亚里的观点,并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我们共同来看一看伽利略是如何思考的。(演示实验过程,动画)

(二)如果谈到,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板书:执著追求真理

(大屏幕出示)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吗?

人们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而伽利略却大胆质疑,侧面烘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屏幕出示)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在当时,科学界对权威极其崇拜与盲从,有的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甚至丧失了生命。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伽利略没有屈服与盲从,而是仍然坚持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的实验,有理有据的'证明了自己的大胆猜测。

在科学面前,他容不得半点“直觉”,在权威面前,他决不无理由跟从,正是伽利略的这种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人们也不禁为他欢呼,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

出示(小动画)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吗?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了解了伽利略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的品质、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多阅读类似的小故事,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屏幕出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①(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②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A.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B.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

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

2.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3.评价: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